关于 AIGC 思考

介绍

AIGC 是 AI Generated Content 的缩写,指利用 AI 技术生成的内容。这里的内容目前有文字、图片甚至其他类型的文件等,甚至后面还可以交付出更加完整、复杂、高级的产物。例如,在文本生成方面,比较流行的就有 ChatGPT 的对话式模型,利用它可以帮助你快速总结你所想要知道的内容、命令它帮你做你想做的事情,减少工作成本,甚至可以创造出一些你没见到的内容。

ChatGPT

有人说,ChatGPT 的出现可能会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,因为它能极大提升生产效率,解放重复性的脑力劳动,并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。

在我看来,确实是如此。就拿现在世界上最牛逼的几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举例来说:

  • bing 引入的 ChatGPT 之后的强大确认让人震惊,我们无需再花很多尽力去筛选搜索结果,一切都交给 ChatGPT 处理即可,给我们的只有高效的信息。目前 google、百度等也都正在将大数据模型和传统的搜索引擎结合起来。
  • 在电商上,用户可以不需要再按照关键字搜索、筛选出“高质量的”商品,这一切都可以通过 ChatGPT 帮你保驾护航,只要以聊天式的方式,告诉电商软件你想要什么,它就会帮你挑出最好、最合适的商品。
  • 在社交通信软件上,更是 ChatGPT 的专业,拥有着极大的理解能力和上下文感知能力,可以让聊天变得更加高质量、甚至 ChatGPT 都可以以你的个性来自动回答。

当然,上述提到的只是 ChatGPT 可以应用的冰山一角,各行各业其实都会受到不同的影响。

在我看来,ChatGPT 最容易解放的是:需要一定脑力劳动、但是有一定容错率的工作,比如 客服。

为什么我们不是第一个发布 ChatGPT 这样的先驱产品?

ChatGPT 发布之后,很多公司都陆续发出说明,研发早已开始。或许是为了炒作股价、也或许是真的已经在研发中,但从结果上来说,我们确实没有一款可以与 ChatGPT 可以相提并论的产品。

在我看来,主要分为两个原因:

  • 技术上是因为我们在 NLP 方向研究的确实比较少,更多的是在图像上;另外,数据集语料没有国外完善等。
  • 环境上是因为我们没有这种类似于 OpenAI 的独立人工智能研究机构和平台,没有投资者会买单、我们的大部分公司也都是执行 KPI 文化,企业和个人更注重短期利益和规模扩张,相对缺乏对于创新的投入和支持。

拥抱 AI

ChatGPT 3 的发布,确实让人耳目一新,让人充满了想象力,其准确的理解力、广泛的应用性提供了无限的应用场景。也许 AI 后面确实会因其广泛的应用替换大部分的人工,但这本质上也是社会生产的一种进步,符合社会潮流,而对我们来说,唯一能做的就是拥抱 AI,让 AI 武装自己,从而提升自己的生产力,否则注定被社会淘汰。